今天是: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
荆楚网 2009年9月30日 1:37 人气:4863 打印
人物名片:
徐立华,湖北随州人,1963年1月出生,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、硕士,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。1992年,在浙江奉化一间民房里,领头研制“中国的传呼机”。今年前三季度,波导手机销量突破1000万台。入选“2002年IT十大风云人物”,2003年、2004年连获“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”提名。
一身动感的李玟、呼啸而起的战斗机,通过电视屏幕轰炸人们视觉之后,“手机中的战斗机”几乎成为波导的代名词。而出生于湖北随州的徐立华,一直牢牢掌控着这架“波导”战斗机的航向。
12月12日,常回家看看的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立华,在汉为波导“飞向世界”造势。
一家美国财经媒体用“充满神话色彩”来形容波导的成功。徐立华说,其实神话不神,关键是把握住每个关口的取舍。
离武汉百里之外的炎帝故乡随州,两年内的手机产量悄然达到1000万台,成为中国中部地区冉冉升起的“手机谷”。
打造这一奇迹的人叫徐立华,一位不折不扣的随州伢。“随州产”手机的膨胀,归功于他的“回家”。
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,寻呼机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,都属于时尚消费品。这个新兴玩意儿,在中国每年以150%的速度“呼啸”增长。但巨额利润被少数几个外国品牌垄断。1991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徐立华,决意开发中国自己的中文寻呼机。
1992年初,几个年轻硕士在浙江省奉化市几间租来的民房,酝酿梦想:作摩托罗拉的竞争对手!
到1993年底,徐立华带领的创业团队,实现产值2100万元。然而半年之后,由于技术不成熟,企业几乎陷入绝境。香港一家公司提出合作,条件是占82。5%的股份。不合作企业就要完蛋,合作则意味着可能失去对企业的话语权。
进退之间,徐立华选择了合作。随后,又进行了系列资本运作,最终解决了资金、上市、手机牌照三大难题。
在徐立华眼里,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想法变成行动、变出好结果,才是评判成功的标准。
12日,波导经销商武汉恳谈会。“今年我们开始发力国外市场,全年出口有望超过300万台”,在摘取国内市场销量“五连冠”之后,徐立华谈得更多的是要做“出口冠军”。
1998年,波导寻呼机卖得最火的时候,徐立华决定转向手机生产。第一年,70万台;第二年,250万台;第三年,700万台。到2003年,波导不仅以超出第二名近200万台的销售业绩连续4年保持国产品牌销量第一,而且超过所有洋品牌,实现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,打破了洋品牌垄断中国市场10年之久的历史。
徐立华回忆说,取得这样的增长速度,得益于把握准时机。太早了,技术要完全自己开发,市场要由自己培育;太晚了,市场没有了空间和机会。
鸟儿飞翔,需要平衡;领飞波导,只有保持团队和组织的平衡,才不会影响飞翔的方向和速度。
业内有种说法,创业合作者不能超过三人,否则合作时间难以超过三年。
但波导“四书生创业”的故事迄今仍是“江湖美谈”:徐立华和三位创业伙伴隋波、徐锡广、蒲杰十几年风雨同舟,“创业十年不分红、不分手”。
很多创业者半路分开,主要原因有三个:权力分配、利益分配、企业发展方向。徐立华说:“公司股权结构从一开始就定了比例,基本做到权力互相制衡。”
关于经营思路,徐立华坦言“有时会吵架”,但最后总能统一到公司发展上。与众多“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”的创业团队相比,波导创业班底是团结的典范。
因为团结,波导更具战斗力。徐立华说,这是更为宝贵的财富。
徐立华的办公室摆放着很多战斗机模型,他说自己的企业就是一架战斗机,认定了的事情,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做。
今年6月,波导与西门子战略联盟启动。与优势互补的国外同行进行合作,对波导来说已是驾轻就熟。5年前,波导进军手机市场伊始,就曾携手法国萨基姆。
“你一定得对别人有用,别人才会与你合作;在合作中,关键是掌握主动。”回顾两次合作,徐立华深有感触,与萨基姆合作时,波导是手机产业新兵,但守望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,波导就占据着主动,所以就可以要求对方用波导品牌。
与西门子携手,波导牢牢把握着“七寸”。作为国内手机市场销量第一的厂商,波导庞大而成熟的销售终端网络,对于一直想提高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有率的西门子来说,其吸引力可想而知。
据了解,波导已将三分之一的产能放在随州。随着沿海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,下一步,波导可能还会将部分研发基地移师武汉。这里面浸润着徐立华酽酽的乡土情结,但他的眼光一刻没有转移,那就是——整个世界。